背景

BACKGROUND
老年人对上门护理需求激增,“网约护士”野蛮生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由社会力量主导推动,市场上出现多款“网约护士”预约平台,但行业标准缺乏、资质审核准入问题、不良事件责任认定缺位,存在的各种风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打开手机下单,实现正规护士上门到家服务,得到了政策的支持

2019年2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通知》明确,今年2月~12月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其他省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选取试点城市或地区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应组织制定本地区“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方案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行为、服务管理、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相关责任、风险防控、支撑机制9项试点内容提出了原则性要求 。

系统概述

SYSTEM OVERVIEW

        “互联网+护理服务”定义:主要是指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社村通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呼叫、GPS定位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先进信息化手段,根据试点方案提出的要求,围绕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行为、服务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为医疗机构提供智能化、规范化的管理工具。

系统涵盖功能

系统框架

SYSTEM FRAMEWORK

业务流程

OPERATION FLOW

功能介绍

FUNCTION INTRODUCTION
01、 实名身份认证

        用户注册后预约服务之前需经过实名身份认证才可下单。

       护理人员注册也需要上传执行资格证及身份证,由后台人工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接单。

        APP通过内置OCR身份证识别技术,用户在验证身份环节中,无需再手动输入相关信息。直接利用手机摄像头获取身份证件照片(可视频可拍照)或者从照片库中添加照片便可,系统会自动扫描识别证件上的身份信息,并将识别结果导入到APP数据库相应的字段中。并且,为了防止作假行为,系统还可通过联网核查身份证信息的真假。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认证一致,系统在完成身份证核验后将进入人脸识别环节。此环节中,需要用户完成抬头、张嘴、闭眼等活体检测动作,系统将实时获取用户动态图像,并将其与身份证件上的照片一一比对,比对成功,方可完成实名认证。

02、用户APP
03、 护理人员APP

查看推送的订单信息,包括病人的基本情况、医生诊断、医嘱、需要预先准备的材料等/以往护士对家属的评价等,以便决定是否接单

指派给自己的叫接单,无指派人员的工单,如果条件符合可进行抢单。

进行服务签到、签退,登记用户基本生理体征。

查看所接订单的服务内容的标准流程和小视频展示。

供护士维护上门时检查或评估的服务对象的各项健康或生命体征信息。

护士上报护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订单开始前1小时,实时上传护士的位置,供后台监控。

护士遇到异常情况时,通过该按钮进行报警,后台收到报警信息后触发应急处理流程。

开始服务后,如果超过合理时间没有结束服务,APP提示超时,后台也会受到服务时间异常报警。

设置自己可上门服务的时间。

可以查看自己的服务收入。

对到达现场后,发现自己不能处理的服务问题,提交转诊单到后台,后台安排后续有资质的人处理该订单。

好友可扫描自己的二维码进行下单,服务流程结束后可获得佣金。

04、 后台服务监管

随身工作记录仪

WORKING RECORDER

        开始服务时,按下签到,系统开始通过护理员佩戴设备进行录音录像,记录工作过程。结束服务时,按下签退按钮,系统结束录音录像,相关数据压缩后上传到服务器留档。

        随身工作记录仪,可以保存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以此约束上门护理行为,监督、规范护理操作。随身工作记录仪对护理工作进行事后调查、分析、质量控制以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护理人员将工作记录仪佩戴在胸前,设备集数码摄像、数码照相功能于一身,同时内置红外灯在全黑的夜晚条件下依然能够保证图像的清晰拍摄。

返回顶部